11月1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解读《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山东省将强化“三核一廊两翼”协同发展布局,以济南、青岛、烟台为核心节点,发挥胶济铁路沿线科技创新走廊的高端引领和科技示范作用,推动鲁西南与鲁西北两翼联动发展,打造“三核引一廊,一廊领两翼,两翼辐射全省”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济南将建设全国一流软件名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世界级量子科技产业集群。
据介绍,《规划》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建设全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引领区和争创全球信息技术创新新高地的定位,到2022年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6500亿,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20家,形成8-1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6%,信息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总量达10万件,建成发展体系健全、引领作用明显的“三核一廊两翼” (三核指济南、青岛、烟台三市;一廊指胶济铁路沿线科技创新走廊;两翼指鲁西南、鲁西北)信息技术产业聚集带。
记者了解到,我省将依托济南、青岛、烟台3市在政治、经济及科技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形成创新突出、支撑强劲、辐射面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核心区,建设全国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高地,打造引领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
到2022年,济南、青岛、烟台将成为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地,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家居、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中,济南作为省级行政中心,重点在金融服务、电子政务、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大数据融合应用以及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方面,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建设全国一流软件名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世界级量子科技产业集群。
据介绍,按照“优势领域争一流、核心领域补短板、前沿领域抢布局”的思路,我省将大力发展三大领域的12个重点产业,分别是属于优势领域的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高端软件、智能家居,属于核心领域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一代信息通信,属于前沿领域的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和北斗卫星导航、虚拟现实、区块链,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各产业的发展思路、技术创新着力点、产业化导向、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等。
为此,我省启动“数聚山东”集聚发展工程,重点培育济南黄河大数据中心、青岛城市大数据中心等,推动济南、青岛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启动高端软件“四名”工程,支持济南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中国软件名城,支持青岛市高标准创建中国软件名城,进一步提升产城融合水平;启动量子科技先行工程,支持济南市建设量子谷,重点打造济南量子通信科技园,支持济南、青岛、淄博和潍坊联合协作,建设连接济南和青岛、横贯我省东西的量子保密通信“齐鲁干线”及城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并适时考虑向烟台、威海和济宁等周边市延伸,将各市城域网与“京沪干线”相互联通。到2022年,形成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全省的量子技术产业集群,具备千亿级产业发展能力,成为全球量子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