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异军突起,神威E级原型机正式启用,“三桥一隧”跨黄通道全面开工,全球首台纯电动无人驾驶集装箱重卡从这里走向世界,浪潮集团服务器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前三,齐鲁制药在中国生物药研发50强企业中位居前列……
长期被诟病为“大省份小省会”的山东省济南市,正通过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奋起赶超,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扬起龙头。
黄河改道入济,济南被黄河一分为二。由于地势南高北低,济南的发展重心一直框定在黄河以南,触角难以向北岸延伸。本世纪初,随着小浪底工程投入运行,济南北岸黄河泛滥的水患威胁消减,北跨发展的梦想开始在济南人心里播种,然而直到2017年才真正破土,强势生长。
2017年5月,济南筹备设立全国首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内涵的功能区。沿黄河两岸,济南划定1030平方公里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其中在黄河北岸的面积约为730平方公里。201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这一先行区成为济南北跨战略的重要载体。
过黄河不易,两岸百姓已嗟叹百余年。跨越黄河,首要制约是交通问题。
2017年年底,作为济南携河北跨重要交通支撑的“三桥一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一隧”指的便是济南黄河隧道,“三桥”为齐鲁黄河大桥、凤凰黄河大桥、石济客专公铁两用桥。在此之前,济南已建成的跨黄通道共有10座,中远期济南将再研究规划建设12条跨黄桥隧,最终形成26座跨黄通道。
与跨黄交通工程同步推进的是产业布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先行区以科创研发、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目前已有一批旗舰型引领性项目落户:由山东重工集团投资建设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瞄准国内外首屈一指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京东济南智能电商运营中心项目,将建设京东“亚洲一号”自动化仓储营业中心、电商区域结算中心、分拨中心……
如今济南的干部群众形成共识,通过携河北跨,引导城市人口、基础设施和产业向北拓展,济南正从“大明湖时代”阔步跨入“黄河时代”。
新旧动能转换需依托产业的切换实现。曾几何时,这个原来的全国制造业名城沉寂多年,产业结构已显“老态”和“笨重”:传统产业占比达到78%,高耗能重化工业占工业比重达到70%。
新旧动能何为新?动能转换往哪转?济南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谋定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十大产业。济南立下目标,到2020年,十大产业全部具备千亿级产业发展能力,其中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达到5000亿级,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达到2000亿级。
诞生于纺织服装业这个传统行当的韩都衣舍,在创立8年后的2016年,理念一变、模式一转,成立“智汇蓝海”互联网品牌孵化基地,作为赋能机体给创业企业赋能,帮助互联网初创企业快速成长。目前,“智汇蓝海”孵化品牌数量已超过200家。
济南喜新不厌旧,而是始终“炼旧”,不断“熔炼”“淬炼”传统产业。为推动传统产业提层次、增实力,济南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实现价值链向高水平跃升,上云企业已突破6200家。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认为,新旧动能转换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
欲得必先舍。2017年,济南取缔“散乱污”企业5367家;2018年,济南已关停粗老笨重、“两高一低”企业407家。济南还设立了规模超过250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出台“人才新政30条”“高校20条”;不断完善“三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携河北跨“三桥一隧”……
有舍必有得。济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两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3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据山东省半壁江山;全市人才总量达150万人,有院士、高层次专家72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渐成常态,交通拥堵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8.9%。
新旧动能转换迫切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如同树木,哪里的生态条件好,哪里的阳光雨露多,自然就根深叶茂。营商环境优的地方,往往能汇聚一片企业的“林海”。
王忠林说,济南从企业最不满意的地方入手,从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难点痛点问题改起,从企业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拿出过硬措施集中攻坚,锲而不舍优化营商环境。
开办一家企业需要多久?济南给出的方案是3个工作日。2018年6月,济南推出35条“一次办成”改革措施,并公布了市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包括“零跑腿”事项168项,“只跑一次”事项948项,“你不用跑我来跑”事项49项。
济南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关联审批事项按照“事件链条”进行优化整合,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办一件事情只需进一个门、到一个窗、见一个人、交一次材料、一次就能办好。
为实现“一次办成”,济南还配套建立“首问负责”的受理机制和“一网通办”的线上平台,力争到2019年底前,使网上可办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不低于80%,群众和企业办事“线上零跑腿,审批不见面”。
王忠林表示,一定要舍得“真金白银”,拿出具有含金量和突破性的关键措施,具体措施要切合实际、指向精确、标准明确、操作简约,做到“落地生根”,决不让政策躺在“抽屉”里睡大觉。
“一次办成”只是济南优化营商环境一整套组合拳中的一招。除此之外,济南还将重点打造温暖细致的服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既亲又清的政商环境、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为济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疏通了“堵点”,新旧动能转换步子不断提速。自2017年以来,济南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山东省内均名列前茅。